陶都宜兴,从陶瓷艺术的角度看,紫砂行业一直是文人墨客、 达官贵人所倚重的陶器,也出了如时大彬、陈鸣远、邵大亨、顾景舟等“状元”。可陶都宜兴 出产的陶瓷门类较广,其中著名的还有均陶、青瓷等。本文介绍的就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原均陶工艺厂研究所所长、现为陈复澄艺术馆总工艺师葛岳纯先生。
葛岳纯出身于丁山白宕的制陶世家,其先祖是大清乾隆年间名震江南的制陶名匠葛明祥。当年葛明祥生产的花盆、花瓶、火钵等宜均器皿,以工艺精湛、釉色端庄、造型丰富、美观大方而在宜兴陶业青史留名。今天的葛岳纯从五十年代跟父亲学艺至今,从事均陶艺术已半个世己,五十年来,他所创作的《花盆》、《陶台》、《地震仪》及大型紫砂雕塑《吉祥如意对象》等多次获得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、江苏省创新评比一等奖、 全国同行业评比金奖等几十个奖项,《特大长方盆景花盆》及《对象》选入国务院紫光阁收藏陈列。近年来,葛岳纯先生涉足紫砂艺术,设计、创作多件令人惊叹的紫砂陈设陶艺,也与许多文化界名人合作创作了许多紫砂壶艺和陈设性作品。
他的特大紫砂艺术盘,可谓创历史之最,直径达110公分,再由著名陶刻家陈复澄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等陶刻装饰,书法、绘画、陶刻几种文化气息互相辉耀,造型工艺显得厚重雄健,气势恢宏,令人叹为观止。
他的紫砂壶艺,秉承紫砂工艺传统,材质纯正,色泽润和,形态端庄,各部位布局合理,把玩时手感舒心,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日用价值,他和一些书画名人合作的精品,犹如美玉精雕,集材质、造型、书法、绘画、陶刻五美于一体,更显中华文化之风流。
葛岳纯师傅在传统陶艺之所以屡屡成功,关键是他掌握许多人知道,而有的无法去做,有的不想去做的秘诀:第一:善于思考创新、设计美好的形体,他常说:一件样子七歪八倒很不协调的陶器,即使做工最精细,也难吸引人去喜欢。第二:工艺要精到,他在制作成型时,对坯体的每一根线、每一处圆、每一只角都认真地、直是直、曲是曲、浑是浑、清是清、圆是圆、挺是挺,一丝不苟,绝无那种“ 别人可能不会发觉”的侥幸心理,他常说:“生活” 是做给自己看的,只有自己看了满意了的作品,才有可能让别人喜欢。第三:制作坯体时,特别大型艺术陶,要考虑到便于窑炉中烧成。因为陶器不是绘画,不是木石雕刻,画好、雕刻好就大功告成。制成坯件后只是成功的第-步,更重要的是放在窑炉中高温烧成。如果坯体厚薄不匀、体重上重下轻,都会在窑炉中爆裂、变形,从而前功尽弃。正如有人称陶艺为土与火的艺术,原因也在于此。
葛师傅在八十年代曾制作过一-件陈设艺术陶《仿古代的地震仪》,高2. 6米,直径1. 8米,造型古朴典雅、庄重大方,主体以浑厚的均釉裹照,八条云龙倒挂在主体上,口中含珠、云龙以金黄釉施彩,地上八只蟾蜍,昂首张口,如果龙口有珠吐出,蟾蜍正好接在口内,也就是说,这时该方发生了地震。这件均陶仿古代地震仪,因工艺难度大,成型、烧成不易,至今无人能再制作,成为均陶工艺史上的绝世珍品。
葛岳纯先生的作品,在海内外有着很大的影响,原人大副委员长布赫、原文化部部长高占祥、原中国文联秘书长尹瘦石等领导都曾对他的作品给子了高度评价。
葛岳纯先生全手工制陶从大件到小件,从日用到陈设,从器皿到雕塑等等技艺之全面,尊他为“制陶状元”,当之无愧。
时顺华
原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
江苏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